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逼疯”了?丨正经深度

文丨古芳 编辑丨杜海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本文约为2700字)【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2】

文丨古芳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27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2】

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逼疯”了?丨正经深度

近期美团发布了财报,但今儿咱不细聊财报,只想说,日入近10亿元的美团好像必须得变了。

财报显示,美团过去一年营收了3376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58.4%;经调整后净利润为437.72亿元,同比增长88.2%;第四季的钱更是赚得手软,经调整后净利润为98.49亿元,同比增长125.1%。

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逼疯”了?丨正经深度

展开全文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看似光鲜亮眼的财报背后,是包括上千万骑手在内的配送者、商家的付出;同时在京东入局、AI加持之下,美团承受的压力已是今非昔比。

1

千万骑手辛苦钱,带给美团3000多亿

为什么说是骑手,攒起了美团的3000多亿呢?

缘由在于,骑手,是市值近万亿元美团的核心竞争力。财报显示,其主要收入来自:配送、佣金、广告、其他。具体看,2024年,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共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配送服务、佣金收入分别为980.7亿元、9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和23.6%。

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逼疯”了?丨正经深度

由此可见,以外卖为核心的配送是美团的基本盘。

谈到这里,就要简单扒一扒美团外卖的发家历史。众所周知,美团是团购起家,也是当年“千团大战”的唯一幸存者。

如果把时间推回10年前,这家公司最擅长的有2点,一个是地推,一个便是烧钱。那会儿,美团瞄准了外卖这块大蛋糕,雇用大量地推人员,推出“0元管饱”等手段,从大学生高校市场入手,迅速用真金白银烧来了一大片市场。

2024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超7.7亿,年活跃商家数量增长到1450万;在外卖市场中,美团外卖占比高达65%,饿了么占比33%,说美团也靠外卖吃饭一点也不为过,既是外卖,自然就靠骑手。根据美团研究院最新调研数据,全年月均有单骑手数量为336万。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又为什么说是大众的辛苦钱,让美团赚得这么满?

美团官网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在样本地区的调研显示,2024年1-10月,美团外卖的总体超时率为0.75%。”

可想而知,假设一个白领去送外卖,这活儿可能真不一定干得了,即便是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也曾在体验了一天外卖小哥的生活后坐在北京马路边,看着车水马龙感叹道“外卖行业不容易。”

结合上面的配送时效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可能不是完全准确的结论:“送得越快赚得快”。

这话什么意思?

换个官方一点的表达就是,配送时效与活跃商家规模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推动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美团的骑手也确实众多。2024年中秋,美团CEO王兴在写给员工的家书中披露,2023年,745万骑手在平台获得的报酬,超过800亿元。多方资料显示,目前美团稳定的骑手数量在80万-100万之间,兼职全职等合并数量大概在千万规模。

通过骑手和商家的联动,美团形成了坚实的生活营收阵营,以2023年为例:核心本地商业佣金收入为746亿元。2023年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利润达387亿元、利润率18.7%。

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逼疯”了?丨正经深度

到了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利润进一步攀升至524亿元、利润率20.9%。这就不难发现,本地业务在美团的经营盘中,十分重要。但较好的财报成绩,并不意味着美团可以高枕无忧,毕竟,一年挣这么多钱的赛道,也被刘强东看上了。

2

真正将军的,是京东的连环出击

其实,最开始看上美团这块生意的不只是京东而是抖音。

早在2022年3月,抖音推出“抖音来客”平台,朝着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进军, 两年后的2024年6月15日,抖音又宣布“团购到家”业务不再新增商家,并正式上线外卖业务。

抖音的想法很简单,我有八九个亿的日活用户,还不担心没人点外卖吗?事实上,后面的成绩证明了抖音想法有点单纯,美团也没有怎么显得过于担心,流量归流量,刷视频归刷视频,用娱乐软件点外卖,多少还是没有一些天然购买来得顺手熟悉。

真正将美团一军的,是京东,并且还是连环出击。

2025年2月11日,京东宣布杀入外卖领域。上线40天后,日订单量突破100万。

不过,这不算什么,毕竟美团底子太大。

真正的炸弹是“社保”。

2月19日,京东宣布逐步为其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过了几天,2月24日,京东又进一步加码,宣布要承担外卖全职骑手五险一金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

这些信息一下子就引发了全网热议,吃瓜的都在看美团要不要跟进。果不其然,紧接着美团就表示,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正在搭建信息系统,预计在二季度实施。

从这一点上,京东的确影响着美团的改变。

原因很简单,美团的骑手数量庞大,缴纳社保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尽管美团表示早年已在人社部指导下积极尝试试点,但真正让其迈出这一步的,还是京东。

国海证券对此曾测算,按照现行的骑手外包模式,假设社保费用会与第三方劳务公司按比例共担,这将减轻其成本压力。

若是学着京东全部承担,还要考虑各种兼职和全职,外界担心美团要拿出的钱可能还要更多,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反应。

公开资料显示,虽说从业绩本身看,美团的外卖还是很牢固的,当年的百度外卖、饿了么外卖以及后来的抖音外卖,哪个没有屈服在了美团之下?但自宣布上社保以来,美团股价明显开始下探。

美团的第二个改变,可能是经营策略了。

考虑到本地生活业务是美团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源,正是考虑到本地生活服务的巨大生态粘性,美团也于2024年调整部门协同整合组织架构后,到店到家业务一体化,外卖业务直接给到店业务引流,推动美团的到店业务在2024年内订单量同比增长65%,使得美团整个核心本地商业(外卖、到店、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等)收入同比增幅达到 21% 至 2502 亿元。

但京东也有优势,流量和技术生态自然不用多说,即时零售和京东到家也都是配送的好手,在微信引流端口上,美团有的,京东同样有。更为重要的是,京东承诺给商家更低的点位或者佣金,这比起美团来说,的确够吸引人。

这也意味着,且不看后续发展如何,仅从进攻态势看,对手的深入城池,在配送端和商家端都会考验着美团的“抗压增长”能力。

这一背景下,AI能否成为美团在2025年的突破之路,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3

王兴,会用AI“压榨”兄弟们吗

在AI上,美团动作频频。公开资料显示,美团除开发出一款叫作LongCat内部大语言模型外,还正在积极利用数据优势、产业优势,试图打造出一款“原生人工智能”产品。

与此同时,美团也对宇树科技、硅基流动、光年之外等公司进行了投资,采用内外结合的策略打通其在技术上的瓶颈;另外,美团还在探索无人配送,通过AI连同机器人技术,试图更大规模扩大商务场景的配送服务。

以纯粹的商家角度看,AI的应用肯定多少会使得美团在商家运营服务、配送管理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带来提升,这毋庸置疑。

不过相比技术带给经营效率改善,外界可能更关心的是,AI会成为新一轮压榨兄弟们的工具吗?抛开商家不谈,仅是骑手这个群体,就值得关注。

美团对骑手的要求如何?用2个字词回答,过去不太好,而又在变好。

举个例子,新浪财经曾经公开报道,北京卫视系列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播出后,“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赚41元”的视频登上热搜,美团又一次被质疑“压榨”外卖骑手而成为众矢之的。

再从各方面的信息看,美团对骑手配送时效,比如准点率等要求达到极致,一方面这有利于构建消费者的体验,另外一方面部分骑手可能就得为

此付出一些隐性成本的,比如超时罚款、投诉……

讲美团在变化,也是因为其也一直在持续构建一套机制。美团官方宣传,过去几年,平台总共召开了421场骑手恳谈会,倾听骑手声音,改进算法,落实权益保障。

美团还宣称,将取消配送超时罚款,落实“防疲劳”措施,并在2月陆续启动了试点。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这方面的社会呼声其实还真蛮大的。几天前,京东刘强东还专门为此发了言,“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成为压榨社会最底层兄弟的工具,企业的利润和市值更不该建立在无保障的底层生活之上。”并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应享有五险一金待遇,强调“中国几大平台的利润完全有能力支撑这一保障”。

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逼疯”了?丨正经深度

刘强东的发言很简单,意思是我京东要给这些兄弟们提供最好的保障,至于你其他平台,跟不跟考验着自己的良心。

细细想来,刘强东的发声并非没有道理。2024年底,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曾发起“清朗·算法治理”行动,要求平台公开算法逻辑、保障用户选择权,并遏制“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而AI技术又很可能同社保等经营成本存在博弈。

摩根、瑞银的研究认为,美团有能力消化缴纳社保对利润的影响;有观点认为,按照目前美团骑手的收入,美团若学习京东,企业和个人可能需对应的成本大约有200亿元。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订单成本提高是趋势,高盛对此的测算是:每单成本将提高0.1至0.2元。至于购买客单价可能也会有变化。

这笔钱由谁来出?目前美团外卖的服务费,一个是履约服务费;一个是技术服务费,企业要是想持续经营和利润持续增长,多出来的成本无非有三种转嫁方式:要么就是消费者买单,即提高商品单价;要么提高商家的点位抽成,要么把成本扣在骑手身上。

美团是一家很会做数学题的公司,押注AI也会在这些方面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商业盈亏模型论证,至于2025年这摊成本如何算,可能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知晓答案。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在目前的舆论和竞争环境下,美团多半会作出综合各方面利益的抉择。

写在最后:

几乎很少人没有用过美团,大多数人也都接触过骑手或者商家。美团的亮眼财报,离不开巨大的商业生态优势及其创造的价值。但愿如同刘强东所言,希望AI的到来,带给所有人的是幸福与惊喜,而非其他。【《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hse.cn/1369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