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容成了《浪姐6》的话题担当,这一期她仍然撑起了节目话题度的半壁江山。
陈德容二公被分到吴宣仪和vava这一组,和上一次一样,陈德容还是面对两个擅长唱跳的队员。
不用我多说,大家一定知道陈德容这一次仍然苦恼于唱跳,她练习练得一团糟,后来身为队长的吴宣仪不得不陪着她练,在旁边帮着她抠动作。
即便如此,陈德容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飞速成长,特别是陈德容的态度,和一公一样,会告诉队员“我不擅长”。吴宣仪让陈德容不要只练动作,还要在练动作的时候把歌词唱出来,陈德容试了一下发现行不通,转头对吴宣仪说:你不要逼我了。
陈德容确实有在练,但确实练得不行,要么是动作乱了,要么是忘了下一步要做什么。舞台总监淡淡对陈德容说“这是因为练的不够”,陈德容还是那一句:因为我不会这个东西。
相比一公,陈德容没有那么多脾气了,可是认真看节目会发现陈德容本质是没有变的,她觉得自己是单枪匹马、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
吴宣仪和vava在陪陈德容练习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弹幕说她俩矫情,但换位思考一下,我觉得如果我是二位中的一位,只会哭得更惨。
吴宣仪和vava来到这个节目是有目标的,尤其是吴宣仪,第一期就放话这次是来争第一的,所以遇到陈德容这样的队友一定会着急,会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我不是吴的粉丝,但我理解她,毕竟我们都做过小组作业,后来又都当了牛马……这种“推不动”的心情太消磨人了,吴宣仪一定比陈德容要焦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陈德容总是一副“我不会做这个(唱跳)”的心态呢?为什么她就是扶不起来呢?
我的看法是:之前过得太顺了。
陈德容9岁出道,之后在香港音乐教父戴思聪门下学习(为什么还是唱不好歌我们放后面说),12岁成为大牌护肤品的模特,15岁去香港发展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然后就被琼瑶发掘了。
因为陈德容年纪小,琼瑶和她约定好等她成年之后再合作。可是从15岁到18岁这几年陈德容也没闲着,先是和周星驰合作,之后签了邵氏影业。
1993年陈德容开始出演第一部琼瑶戏《梅花烙》,这是琼瑶为她量身打造的剧本,那年陈德容还不到20岁。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非常熟悉了,陈德容成为“琼瑶女郎”,红遍两岸三地,不到30岁就演了一大堆“养老保险”。
陈德容的事业是很顺的,这要谈到那个时代的特性。那时候电视机刚刚走进千家万户,大家刚刚成为所谓“用户”,是不存在“用户心智”这一说法的,所以电视演什么,观众看什么。
当陈德容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出现在小小电视机上的时候,大家只会觉得新奇,然后接受,继而追捧。再加上那个年代的通讯信息并不发达,明星是活在玻璃球里的,他们不会下凡,更不会接地气。
陈德容是完完全全吃到了时代红利的那波人,我没有说这样不好,你说这能怪谁呢,人各有命罢了。
再来看看现在,影视剧综大爆发,现在是观众想看什么,影视剧综去拍什么,选择权在观众。信息四通八达,明星要主动打碎罩在身外的玻璃球,要和观众打成一片。所以杨幂成了内娱新时代的第一个顶流,因为她敢自黑,玩得起。
陈德容被保护得很好,她吃过最大的苦可能是爱情的苦,说真的三四十岁还只是在爱情里打转,也是十分幸运了。
再来看看节目中的其他姐姐,吴宣仪天天使不完的牛劲,力争第一。没办法啊,因为她是在这个时代走红的,狼多肉少,想要吃到肉就得拼命争取。
我猜陈德容和吴宣仪永远无法共情,就像我妈和我永远无法共情一样,我说上班太累了,我妈轻飘飘来一句“我们那时候天天上班也没见累成你这样”,see~
那么讲到这里,有人会拿宁静和叶童来举例,明明大家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姐姐,怎么人家就能拼呢?
其实这不难解释。宁静虽然很多年没拍戏了,但她和内娱的联系仍然紧密,她知道现在年轻人要看什么,也知道做什么才能让自己凸显出来。陈德容不是,她这几年不太常在公众面前露面,我敢说她一定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叶童则是实实在在吃过苦、靠着自己的骨头闯出一片天地的人。因为她尝过机会渺茫的滋味,所以即便现在功成名就,她也仍然珍惜。而陈德容呢,从十几岁开始,机会独宠她一人。
陈德容今年50岁,但她内心是很小孩子的。大家说她脾气不好,反过来想,她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学到丝毫把控情绪的能力,只能说她太顺,没有遇到太多需要忍气吞声的时刻。
人在太顺的时候,是会不知不觉放弃成长的。这也是为什么陈德容小时候跟着音乐教父学唱歌现在仍唱不好歌的原因,她演戏这一条路发展得太好,放弃或不愿意打磨另一条路是必然。山穷水尽才会开辟各种道路求一个可能。
我妈就是这样的人,她的人生路线是被老一辈安排好的,没有波澜。所以她比我还少女心,脾气更是说来就来。而我是那个被现实磨了一次又一次的人。
经历低谷才会让一个人想很多,才会让一个人彻底冷静,但平坦之路不会,人们只会吐槽无聊。
我没有很讨厌陈德容,只是觉得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一批人,我们要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