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同时发展这两种坦克,其实是海军作战思想的延续——步兵坦克类似于战列舰,巡洋坦克类似于巡洋舰。这也没办法,毕竟坦克在当时是一个新事物,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用,皇家海军世界第一,用造舰的理念造坦克,肯定不会差到哪去吧?事实上,英国造第一款坦克马克1型的钱,就是丘吉尔私自挪用的海军专款。
不过和海军的大舰巨炮不同,由于一战德国战败后不允许研制坦克,所以英国对坦克炮的穿甲能力要求不高,不管是步兵坦克还是巡洋坦克,上面装的都是40毫米或者57毫米的小水管(选择这俩口径,还是受皇家海军的影响,因为这是海军火炮的口径,有大量库存炮弹,省钱),而有些步兵坦克为了方便支援步兵,甚至装的是大口径短身管榴弹炮,完全放弃了反坦克能力。而无论是小水管还是短管榴弹炮,它们对炮塔座圈直径的要求都很小,导致英国坦克普遍车体极窄,限制了升级大威力火炮的能力。
英国将坦克的三要素——机动、防护、火力强行分离的思路,很快在二战中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无论是步兵坦克还是巡洋坦克,都难以击穿德国虎豹的装甲。其实英国人造炮的技术一流,威力巨大的17磅炮足以击穿虎豹,但英国人还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没有一辆坦克能够换装这门炮,就是因为炮塔座圈直径太小了!最后英国人只得把这门好炮装到美国的M4“谢尔曼”上,由此得来的“萤火虫”坦克,也是二战中英国唯一能够与虎豹抗衡的坦克。
痛定思痛之后,英国否定了落后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分类方法,于1943年开始研制一种全新的“重巡洋坦克”,机动防护火力均衡设计,代号A-41,音译逊邱伦,意译“百夫长”。
为了根治升级潜力小的顽疾,“百夫长”坦克的体型非常巨大,7.5米的车长,3米的车高,51吨的车重,不仅在战后第一代中型坦克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甚至超过当时的苏联重型坦克T-10,以及30年后的苏联最强主战坦克T-80,直到T-14“阿玛塔”出现后,苏俄才拿出了一款比“百夫长”更重的坦克。
巨大的体型,让“百夫长”得以不断更换威力更大的火炮。最初装备的是76.2毫米火炮,1948年就升级为83.4毫米火炮,1959年又换成了105毫米L7式火炮。L7以其结构紧凑、精度高射程远和穿甲能力强而闻名于世,在60年代-80年代是北约的标准坦克炮,M60、豹-1、梅卡瓦、M1装的都是它。而且由于车体空间充裕,“百夫长”主炮的俯仰角特别大,达到了-10°/+20°,是战后所有主战坦克中最大的。正是靠着精度高、俯角大的主炮,以色列军队才能在戈兰高地居高临下,以100多辆百夫长挡住1000多辆T-54、T-55和T-62组成的装甲洪流。
有些人可能说了,坦克过于高大,会增加中弹面积。没错,苏联的坦克设计哲学,就是靠减小体积,来降低中弹面积,同时降低车体重量,进而降低对装甲和发动机的要求。但坦克大也有大的好处,除了主炮俯仰角更大,宽敞的车内空间,也能增加弹药携带量,方便进行火炮装填,还能够降低乘员在长时间行军作战后的疲劳。正是因为“百夫长”的车内空间充裕,英国工程师甚至为乘员专门设计了一个电茶炉,对于爱喝红茶的英国士兵来说,这绝对是提升战斗力的法宝。
当然,“百夫长”也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行程不足。由于使用汽油发动机,百夫长的 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02公里,后期型号也只有190公里,而同期的苏联坦克普遍达到了400公里以上。不过同样得益于巨大的车体,“百夫长”换发很容易,以色列就给“百夫长”换装了马力更大、更省油的柴油发动机,使得最大行程猛增到500千米,最大时速也从35千米/小时提高到50千米/小时。另外,以色列用自动传动装置取代了“百夫长”原有的手操纵变速箱,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简化了驾驶训练。
同时,以色列的“百夫长”还升级了风冷制动系统、新型灭火系统,弹药携带量也从65发增加到72发,甚至装上了梅卡瓦MK2的火控系统,包括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横风传感器等设备。再加上新一代的反应装甲的加持,以色列的“百夫长”在战斗力上无限接近第三代主战坦克,这是结构紧凑的苏联五对轮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从1945年至1962年间,英国共生产了4423辆不同型号的逊邱伦坦克,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总出口量超过2500辆,虽然和总产量2万辆的M47/48和6万辆的T-54/55(包括中国的59式)没法比,但这并不是“百夫长”本身的性能不行,而是英国的国力有限,军售卖的不仅仅是武器,更是政治影响力。
如果单看设计水平,“百夫长”绝对是先进而且超前的——能以一款型号跨越二战、战后一代和战后二代,这世界上还有第二款坦克能做到吗?要知道,和“百夫长”同时研制的美国中型坦克是M26,之后将近20年内,美国一路研制了M46、M47、M48,一直到1960年M60服役,五次迭代,才在综合性能上基本追平了“百夫长”,美国坦克设计水平之低下可见一斑。而美国这五款型号,总产量将近4万辆,如果“百夫长”诞生在美国,恐怕轻轻松松就超过了4万了。
至于德法就更不用说了,两国根本没有研制过第一代坦克,而是直接研制的第二代坦克,豹1和AMX-30比M60还要晚服役五六年。正因为如此,北约坦克大赛“银杯奖”的奖品,就是一辆纯银制的“百夫长”坦克模型,这恐怕就是西方世界对这款英国坦克的最大褒奖。